《ASMR卖肉现象:感官经济背后的争议与反思》
asmr卖肉
近年来,随着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内容的流行,一种被称为“ASMR卖肉”的争议现象逐渐进入公众视野。这类视频或直播通常以擦边球式的肢体动作、暗示性语言或衣着暴露为卖点,表面上打着“助眠”“放松”的旗号,实则通过感官刺激吸引流量,游走在软色情的灰色地带。
ASMR本是一种通过细微声音(如耳语、敲击)触发愉悦感的身心体验,但“卖肉”式内容却将其异化为博眼球的工具。主播刻意放大咀嚼声、喘息声,或借助低领服装、近距离镜头制造暧昧氛围,导致平台监管难度增加,也引发用户对ASMR本质的质疑:这究竟是艺术表达,还是对感官经济的过度消费?
支持者认为,此类内容满足部分受众需求,且未直接违法;反对者则批评其物化身体、污染ASMR生态,尤其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引导。平台方在流量与合规间的摇摆,更让问题复杂化。
当技术赋予我们探索感官的无限可能时,如何平衡创意与底线、自由与责任,或许是“ASMR卖肉”现象留给我们的真正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