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“粽子ASMR瓜”引热议:当传统美食遇上颅内高潮,是创新还是猎奇?

作者:金杰鹏 发布于2025年05月02日04时00分01秒

粽子asmr瓜

近日,一则关于“粽子ASMR”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争议。视频中,博主用指甲轻刮粽叶、挤压糯米、咀嚼黏连馅料,刻意放大黏腻声响,号称“沉浸式解压体验”。然而评论区却两极分化:部分网友直呼“莫名上头”,另一派则吐槽“生理不适”“糟蹋传统文化”,甚至衍生出“咸甜粽子ASMR流派之争”。“粽子ASMR瓜”引热议:当传统美食遇上颅内高潮,是创新还是猎奇?

争议焦点:文化符号的娱乐化边界 支持者认为,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本就是一种感官探索,粽子作为食材也能成为创作素材;反对者则指责此类内容将传统节日符号降级为“猎奇噱头”,尤其部分视频为追求“黏稠音效”刻意浪费食物,更被批“低俗化”。“粽子ASMR瓜”引热议:当传统美食遇上颅内高潮,是创新还是猎奇?-粽子asmr瓜

专家观点:创新需尊重文化内核 民俗学者指出,年轻化表达本无错,但需避免过度解构文化内涵:“比如端午粽子的核心是纪念与团圆,若仅聚焦‘咀嚼声’,可能消解其精神价值。”而ASMR创作者则回应,初衷是“用声音唤醒记忆”,未来会更注重内容平衡。粽子asmr瓜

这场争议背后,实则是网络时代传统文化与流量逻辑的碰撞。当青团、月饼等纷纷成为ASMR主角,如何既保持创意又不失敬畏,或许才是“粽子瓜”留给我们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