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ASMR着火:当颅内高潮遇上危险直播,谁该为“感官狂欢”负责?

作者:卫敏秀兰 发布于2025年08月10日13时48分01秒

asmr着火

深夜的直播间里,主播对着麦克风轻声敲打玻璃瓶,沙沙的耳语声让观众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——这是典型的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体验。但最近,一场以“火焰ASMR”为噱头的直播却让这种舒缓的感官刺激演变成真实灾难:主播为追求“逼真燃烧音效”不慎引燃道具,火势蔓延导致直播间被烧毁。事件背后,ASMR内容创作的边界究竟在哪里?ASMR着火:当颅内高潮遇上危险直播,谁该为“感官狂欢”负责?-asmr着火

从“颅内按摩”到危险实验 ASMR本以模拟掏耳朵、翻书等轻柔声响闻名,能缓解焦虑、助眠。但随着竞争加剧,部分主播开始用极端噱头博眼球:火焰噼啪声、电锯切割金属的刺耳噪音,甚至真人演示“咀嚼活虫”。心理学家指出,这类内容已偏离ASMR本质,过度刺激可能引发恐慌或模仿风险。ASMR着火:当颅内高潮遇上危险直播,谁该为“感官狂欢”负责?

平台监管与观众责任的双重缺失 尽管涉事主播声称“只为艺术效果”,但调查显示其未取得消防许可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直播时有观众不断刷礼物要求“火再大点”。模糊的安全警示与观众的推波助澜,暴露出对危险行为的娱乐化纵容。asmr着火

ASMR的未来:需要灭火器还是创意? 韩国已立法要求ASMR主播标注分贝警告,而美国加州则禁止涉及明火的ASMR直播。专家呼吁,平台需建立“感官内容安全分级”,观众也应警惕被算法驯化的猎奇心理。毕竟,真正的放松不该以安全为代价——当ASMR变成“着火”的代名词,我们失去的或许不止一场直播,还有对感官体验的敬畏之心。

(正文完)